2009年5月18日上海媒体报道:一位六十多岁的老人,在邻居、家人的生活中消失近两年。近日,因其所住房屋外墙一直漏水,工人推开半掩的房门,才发现这位老太太早已死于床边,化为了一堆白骨。

  这样一个发人深省的老人事件,不禁使我们想起古罗马著名哲学家西塞罗曾提出如此问题:“在人生的旅途中,老年是不是一个令人可悲、无乐趣可言、并且使人产生种种苦恼和恐惧的时期?”

  每个时代都有各自时代的老人生存的问题,当下老年人面临的最困惑的问题是什么?主要有三点:

  其一,每天除了刻板式生活,别无他样。老人接受“空巢”的折磨已是普遍的事实。备感亲情资源的稀缺,使得“养儿防老”的预期破灭。孤独的身影、僵硬的生活空间、冰冷的感情体验,随着老年意识的自我确认,心理上和精神层面的生存障碍接踵而至。

  其二,老年人的财富很难安全有效地转化为晚年的生活质量。

  其三,老年人在生理、心理及精神系统方面存在着诸多二律背反:如,生理系统与精神系统的内在矛盾。即,生理上、肉体上的老年感受,是一个客观的、渐进的、难以抗拒的事实;可心理上、精神上的老年人自我意识伴随着当代智能化和个性化时代的体验,变成一个主观的、亢进的、富有张力的精神显现。两者之间存在着巨大冲突。这种严重的二律背反,往往导致老年人总陷入由肉体与灵魂的分裂所派生出的苦恼意识中。

  老年价值的社会再认识、老年资源的社会再开发、老年需求和社会购买力的社会再确认,这是当前我国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原则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实践着力点。

  走出人类陈旧的养老理念、养老模式的迷宫,用科学发展观创新新版养老模式,这是我们历史性的选择。

  在《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中可以了解到,自2001年起,我国已正式进入到快速老龄化阶段;未来20年,老龄人口的年均增长速度将超过3%;到2050年,中国的老龄人口总量将超过4亿人,老龄化水平将超过30%以上。用科学发展观创新新版养老模式,上海应有着下列对策:

  1、迅速推出上海版养老模式创新的行动计划。其指导思想和宗旨就是“1+2+3”原则。“1”就是以科学发展观和人本主义价值诉求为根本宗旨,旨在消除老年特有的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和对死亡的恐惧;“2”就是最大化地实现老年生活的便捷性,最大化地满足老年人的幸福感;“3”就是修复老年人的生理功能、精神功能与社会参与和交往功能。

  2、应当建立老年护理康复岗位职业资格认定标准及相应体系。由于养老服务牵涉到社区、家庭等多方面,其所设专业学科应当是综合类的,需要以医学训练和培养为基础,但又不可简单局限于此,必须同时关涉心理学、社会学、法学、伦理学等。

  3、建立一个与上海快速老龄化趋势特征、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能级水平、上海老年需求的性质及其复杂性特质相匹配的高平台的“老年问题国际研究中心”。至少应当包括医学、心理学、社会学三方面的专业研究人员。

  4、提升上海老年健康质量的提前干预水准。尽快建立上海社区老年健康康复中心及网络覆盖运行体系。

  5、借鉴国际先进养老模式及经验,完善并创新上海养老保障的相关制度、法规及政策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