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子的功效与作用,栗子药膳方法

栗子,又名板栗、毛栗、大栗、魁栗、风栗、家栗等。栗子原产我国,也是我国的特产。陕西半坡村新石器遗址出土文物中就有栗。这证明远在五六千年前,栗已为先民所利用。板栗主要分布在华北、华中和中南各省,茅栗在湖南等省漫山遍岭都有。

栗的适应能力强,极易存活,且成熟度好,糖分高,与枣、柿一起被称为三大“木本粮食”、“铁杆庄稼”,又冠有 “山中药”、“树上饭”之美名。产栗区的农民,以栗代粮世代相传。古代战争中,粮秣不继时,蒸栗为食屡见不鲜。就是历代皇室贵族也常食栗。

板栗在民间有 “干果之王” 的美称。栗子不论生吃,还是炒、蒸或配入菜肴而食,都各具风味。栗生食甜而爽脆,熟吃则粉面香甜。栗子煮粥,香甜可口; 栗子制糕,甘甜香糯; 栗子酿酒,清醇幽香;栗子炖鸡或肉,更为席上佳肴; 而糖炒栗子油亮溢香,味道甘美,风味独特。清人郝懿行《晒书堂笔录》 中说: “闻街头唤炒栗之声,舌本蜜饯、栗子酱等风味食品。

栗子不仅果肉细嫩,甘甜鲜美,且营养丰富。据测定,栗果中含糖及淀粉62%~70%、蛋白质5.7%~10%、脂肪2%~7.4%,尚含有胡萝卜素、维生素B1、B2、C及钙、磷、铁等。现代医学认为: 栗子所含不饱和脂肪酸和多种维生素,对高血压冠心病和动脉硬化等疾病有较好的疗效。老人常食可达到抗衰老、延年益寿的目的。

中医认为,栗子性温味甘,入脾、胃、肾经,能养胃健脾、补肾强筋、活血止血,治反胃、泄泻、腰脚软弱、吐衄便血、折伤肿痛等症,据陶弘景《名医别录》载,栗子 “主益气,厚肠胃,补肾气,令人忍饥。” 《随息居饮食谱》云: “栗子甘平补肾,益气宽肠,止泻耐饥,最利腰脚。”《唐本草》说栗子 “嚼生者涂病上,疗筋骨断碎,疼痛,肿瘀。” 自古以来,我国古医就发现栗子有较好营养和滋补功效,认为栗子是“肾之果”。常食补肾固精,并有特殊的治腰脚病的功效。如老人食栗有利于手脚不遂,筋骨疼痛,使腿脚轻便。

栗子还是做药膳的上等原料,您可根据自己的健康状况,选用下述药膳方一试:

①板栗红烧童子鸡。做法是: 将童子鸡红烧后与适量栗子炖烂即成。具有滋补效力,适用于消化不良、咳嗽气喘的人食用。

②板栗炖猪肉。板栗150克,瘦猪肉100克,调味后炖烂,适用于咳嗽患者。

③板栗糕。板栗去壳取仁磨粉蒸煮而成,脾胃虚弱、消化不良患者可食之。

④板栗粥。板栗、糯米、白糖加水适量,文火煮成粥,再加适量茯苓粉更好。适用于脾肾两亏引起的胃纳不佳、尿频、尿急等。

由于栗子生食难消化,熟食又易滞气,故一次不宜吃得太多; 凡有脾虚消化不良,温热甚者均不宜食用。此外,用栗治病需要生吃,要细细嚼碎,口感无渣,成为浆液,一点一点咽下去,方有收获。